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教育教学论文 > 正文

掌声

【作者: | 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14-12-11 】

掌声

五园小学 徐妍

游园活动接近了尾声,教室里依然那么热闹,同学们都在抓紧最后的时机,争取换到自己心仪的奖品。

突然,一位学生走到我面前,告诉我就在刚才,他把兑换的一套尺子放在桌面上,然后去换奖品,再回来时就不见了。

我一听,可不得了了,小时偷针,大时偷金啊。当然,也不排除有同学开玩笑,搞恶作剧。然而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两次了,这次定要严查才行。

我当即在班里询问:“家劭同学刚刚换的尺子不见了,有哪位同学见到了呢?”

同学们听见我问话,陆陆续续从游园的兴奋中回过神来,表示没有见到。我又一次大声问道,这时教室里全安静了。

我说:“是不是哪位同学想和家劭开玩笑,把尺子藏了起来呢?如果是这样的话,请赶快拿出来吧,现在家劭好着急啊,你拿出来他一定不会怪你的。”

全面同学面面相觑,仍表示没有看到。我的眼睛巡视着每位同学,没有见到任何异样的表情。既然不是开玩笑躲猫猫,那就一定是谁起了贪念了。我再次用巡视的目光扫向全班,尤其在几个有前科的同学脸上多停了几秒。“会是他吗?可是没有确凿的证据,就不能冤枉任何一个人,一颗童心一旦受了这样大的冤屈伤害,是很难恢复的。”于是我抛弃了任何猜测,说:“尺子一定是在班里,那我们就帮家劭找一找吧!”

同学们开始互相查找抽屉,书包,文具盒,没有收获。这时有个男生说:“老师,那个人有可能把尺子藏在衣服袖子或肚子、裤脚里。”我一想,对啊,有些学生曾经就是这样躲着老师把零食、玩具“偷渡”到学校来的。我又让男生女生各自互相摸摸衣裤找一找。同学们又因此而兴奋了,像挠痒痒一样玩了起来,有的还咯吱咯吱的笑。还是没有收获。我再一次把范围扩大到的班里的每一个角落,让同学们仔细地查找每个缝隙。图书角,讲台、桌子底板,椅子底板、卫生柜甚至连垃圾桶也翻了个遍,还是什么也没有。那套尺子就像消失了一样。

看着同学样到处找的嘻笑的神态,我觉得发生这样的事,在他们心里并没有觉得很严重,反而是学习中难得的一个空子,他们就像在玩“警察抓小偷”的实战游戏一样,觉得新鲜而有趣。

“老师。”突然几个学生簇拥而来,其中一个学生手上拿着一个尺子的包装袋。“这是在她背后找到的。”“是我发现在她背后的。”“我看见了,从她背后掉下来的。”这些学生闹喳喳地说。

我拿过包装袋,正是这次游园活动中那套尺子的包装。再看看眼前这位女同学,她脸上是她一惯的茫然表情,像是永远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一样。“是她吗?她不会做这种事吧?可也难说,许多事都是意想不到的。又或者是别人期负她?故意放在她那里的?不,不要妄猜。”我的心理瞬间冒出许多念头。我轻轻询问她是怎么回事,她表示不知道。

我让同学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。我举着这个包装袋严肃地说:“同学们,现在家劭的尺子不见了,我们是一个班集体,一人有难大家帮,他的事就是大家的事。现在,尺子的包装袋在这里,正说明了有人拿走了尺子,把袋子扔了。今天,我们要帮他把尺子找回来,我更希望拿了尺子的同学能主动把尺子拿回来,知错能改,仍然是我们班的好同学。”

同学们听了这番话,也开始认真对待起来,纷纷出主意。

有的说:“我认为应该从家劭附近的同学找起,他们离他近,最容易拿他的东西。”

有的说:“我觉得要看看谁平时与家劭不和,是不是这回趁机报复。”

有的说:“我看是不是那些想要尺子又没有换到尺子的同学,偷偷拿走了。”

……

随着他们的推理判断一个个被“尺子仍然失踪”的事实击翻,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。他们开始觉得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真的不好。

这时,最后一堂下课铃声响起了,我没有放学。我要和他们打一场心理战。我声明没有找到尺子谁也不能回家。

我在台上坐着,同学们在台下坐着。他们低着头,谁也没有说话,沉默着,沉默着……

我审视地扫过每一个同学,还是无法锁定是哪谁。时间一分分过去,我突然,我什么也没说,离开了教室,故意留全班同学在那儿。我想,还是让用同学们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吧,也让那位同学听听自己同伴的心声。

当我再次返回教室的时候,教室里正炸开了粥,一些声音在说:“快拿出来吧,我们好回家。”“谁拿的啊?你拿别人的东西做什么啊?”……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中。同学们一看见我,又立刻安静下来了。我知道同学们开始很反感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了,可是,这还不够,我还要继续用他们的力量来鞭策那位同学。我边走上讲台,边趁机煽风:“怎么样?找到了吗?现在其它班级都回家了,只有我们班还在这儿咯!”我的语气很轻松。没有人出声。“看来是没有找到了,那我们继续留下来吧!”没有人敢反对,教室里很安静。

我也不再说话了,但我明显感到许多孩子要沉不住气了,好,再熬一熬他们。过了一会儿,我说:“同学们,你们现在是不是很希望那位同学把尺子拿出来呢?如果他这时把尺子拿出来了,你会对他说什么呢?”听完我的话,教室里原本凝紧的气氛松了一下,有同学举起了手,我请他们回答。

一位同学说:“我想说你是好样的,知错能改,我不会怪你。”

另一位同学说:“你有勇气承认错误,真了不起。”

还有位同学说:“你要是拿出来的话,我真想为你鼓掌。”她的话音刚落,有些同学就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,倾刻,掌声越来越多,越来越响。同学们四处张望着,期待哪里站出来一位同学,把尺子拿回来。我也满心期待着。

然而,我们都落空了。掌声渐渐小了下去,稀稀拉拉的,里面带着同学们的失望。可有同学还是不甘心,继续鼓着。不一会儿,有些同学又大声请求说:“请你拿出来吧,我们不会怪你的。”说完,掌声又渐渐大了起来,最后哗啦啦地响成一片,再次充满了希望。

我也表示赞同,和大家一起鼓着掌。我想,此时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什么是严与宽。严,是做人做事要严律,明辨是非;宽,是知错能改,待人宽容。不管是拿尺子的同学,还是其它同学,都肯定有所震动。可是,奇迹仍没有发生,但我知道这足够了。我示意大家安静,说:“同学们,我相信那位同学一定知道自己的不对,而且他也听到了同学们的一番话。也许他现在真的很后悔,很想把尺子拿回来,可是他还缺一点勇气,也许他是不想让大家知道是谁,想悄悄地把错误改正。不管怎么样,老师也认为,只要知错能改,他就是优秀学生,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,他仍然是一个好孩子,好同学。我希望,这套尺子明天能回到它小主人的身边。”说完,我用充满鼓励的眼神望向全班,宣布放学。

同学们走的时候,并没有获得解放式的喜悦,而是三三两两,边走边谈论,内容都是希望明天能物归原主。

第二天,我刚到办公室坐下,几个学生就高兴地跑进来,“老师,您看!”当中一位学生捧着那套崭新透亮的尺子,脸上满是喜悦地笑容。“尺子回来了。”

“在哪找到的?”

“在家劭的抽屉里。”

“知道是谁放回去的吗?”

“不知道,我们来的时候就发现了。”

“好吧,把尺子放在这里,等下还给家劭。”

早读课的时候,我宣布了这一大早的发现,同学们欢呼起来,使劲地鼓掌。在掌声中,家劭上讲台接回了他的尺子。我说:“同学们,我们不知道这位同学是谁,可你现在有什么想说对他说的吗?”

“太好了,你真了不起!”

“你真勇敢,知错能改。”

“我相信你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,因为你是个好人。”

……

同学们纷纷脱口而出。

我再次看着每一个同学,虽然我也不知道是谁拿的尺子,但是,我知道,我在保护一个孩子自尊心的同时,也使他悄悄地,自愿自觉地改正了错误。而其它同学在这其中学会明辨是非,用爱与宽容去对待身边的人。

附:此文获2012年坂田街道教育系统征文“师者心得”类一等奖。